舍饲羊尿结石病的原因与对策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5/6/4 15:30:53  【打印此页

尿结石是指在肾盂、输尿管、尿道内生成或存留以碳酸钙、磷酸盐为主的盐类结晶,使羊排尿困难,并由结石引起的泌尿器官发生炎症的疾病。该病以尿道结石多见,而肾盂结石、膀胧结石较少见。尿结石有磷酸盐结石、钙结石、硅酸盐结石三种类型。种公羊和阉羊及舍饲育肥羔羊易于发生,母羊较少发生。育肥羊群在舍饲条件下,尿结石症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

(一)发病原因

1.饲料、饲草因素:日粮中的钙、磷比例失调是主要致病因素。一般来说,钙、磷的比例应维持2:1,不低于1:1。而谷物中的钙、磷比例为1:4~1:6,因而日粮谷物比例高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大量的磷进入到尿中。羊的唾液含有丰富的磷,当饲喂偏精料型日粮时,由于精料不能促进唾液的大量分泌(粗饲料就能促进唾液的大量分泌,使体内较多的磷随唾液进入消化道随粪排除体外),这样一来更多的未能随唾液分泌的磷就只能从尿中排出,容易导致磷酸盐结石产生。

在长势好的三叶草牧地放牧的绵羊易出现碳酸钙和草酸钙尿结石,这是因为这种牧草含有较高的钙,但磷的含量较低,而草酸含量确高。草酸与钙的结合就生成不易吸收的钙,并使尿成碱性,导致发展成钙结石。有些采食紫花苜蓿为主的山羊也会出现尿结石。大量采食甜菜的上部也会形成草酸钙结石。

粘蛋白是形成结石的母体(前体),尿中粘蛋白浓度增加,也会形成尿结石。饲粮中的雌激素物质或生长促进剂(乙烯雌酚或含有雌激素成分的豆科植物)、超过维持和生长需要的过多蛋白质,以及颗粒饲料均会增加尿中的粘蛋白浓度。

粘多糖通常也与结石的形成有关。饲喂棉籽饼,西非高粱等,会导致粘多糖的增加。

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膀胱的上皮细胞脱落,增加结石形成的几率。

2.饮水量:饮水量不足时,尿的浓度增高,尿液中矿物质处于超饱和状态(脱水是各种结石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发生尿结石的危险因素。

3.阉割:由于尿道的长度和直径的原因,尿结石更多的是在公羊出现。早龄阉割导致有关性激素缺乏,影响到阴茎和尿道的发育,尿道直径小,容易出现结石阻塞。

4.限食饲养:如果不是采用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而采用每天饲喂1~2次,会引起饲喂后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的排出暂时性减少,从而增加尿的浓度,存在形成结石的风险。

5.遗传性:结石的发生也有遗传性因素,易患病体质个体也可能发生尿结石。

   ()羊尿结石的预防措施

1.调节钙、磷比例:饲料中钙、磷比例要达到2:1,镁的含量少于0.2%,这可降低磷和镁在肠道的吸收,从而更多的磷、镁随粪排出,而不是随尿排出体外。饲喂以谷物为主的饲料时,要适量添加钙。为了预防钙结石的生成,公羊应主要喂给禾本科干草,同时,不能喂给大量的谷物。多使用长茎饲草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使更多的磷随粪排出体外。

2.增加饮水量:预防山羊尿道结石的最重要手段是增加其饮水量。新鲜、干净的水会增加羊的饮水饮欲,从而增加饮水量;夏季使用凉水和冬季使用温水也能增加饮水量;多设饮水点并经常更换饮水也能增加饮水量;增加盐的喂量可促使饮水量的增加,从而达到稀释尿液的作用;建议盐的用量为日采食干物质量的3%~5%或日粮的4%,直接混合到饲料中即可,但不应加入水中,以免影响口感。

3.调整尿的pH值:食草动物的尿通常pH偏高,偏碱性。不利于鸟粪石、磷酸钙和碳酸钙结石的溶解,因而使用酸化剂对防止结石的发生是有益的。氯化铵的作用是降低尿的pH值,使尿更偏向酸性,从而达到溶解尿结石的目的。其添加量为干物质的1%或总饲粮的0.5%。也可采用每千克体重40毫克用量。对于体重30千克的羔羊可每只每天给予7~10克。可以添加食糖来促使山羊饮水或掩盖氯化铵气味,但不能使用糖蜜,糖蜜含钾量高,会降低氯化铵的效果。氯化铵不宜长期饲喂。

除此之外,尽量避免在羔羊3月龄前进行阉割;首选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增加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


在线客服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产品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