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小鸡配合饲料,应用的特点,选购需了解的要点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6/25 16:49:23 【
打印此页】
肉小鸡配合饲料是根据肉小鸡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营养需求配制而成的。以下是其应用特点和选购要点:
应用特点:
营养浓度高:肉小鸡消化道短、容积小,每天采食的饲料量有限,提高饲料的营养浓度有助于增加其营养摄入量。通常会适当增加易消化原料(如鱼粉、豆粕等)的用量,减少消化效率低的原料(如血粉、羽毛粉、菜子粕、棉子粕、糠麸等)的用量。
饲料颗粒大小适中:饲料颗粒过大,肉小鸡无法采食;颗粒过小如粉状则不利于采食,且粉状饲料成分容易飞扬到空气中或黏附在雏鸡的鼻孔处。使用较小颗粒的饲料有利于消化,但也不能过小。
饲料要新鲜:加工后的产品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个月,以避免发霉变质。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和饲料原料,否则可能影响肉小鸡的健康。
选购要点:
明确肉小鸡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不同生长阶段的肉小鸡对营养成分的需求有所差异,例如前期可能更注重蛋白质和能量的供应,后期则可能需要调整某些营养成分的比例。要根据饲养肉鸡的不同生产目的、生产水平和发育阶段,正确地选购合适的配合饲料。
关注饲料质量标准和保质期:检查饲料标签,确保其符合国家规定质量标准,并在规定的保质期内使用。
进行饲养试验(如有条件):第一次使用某一厂家生产的饲料时,可先进行小范围的饲养试验,观察肉小鸡的食欲、健康状况、增重和饲料消耗情况,以此对配合饲料质量作出科学判断。
选择可靠的饲料厂家:注重厂家的规模、信誉和资质。正规饲料生产企业应具备有效的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饲料标签上需标明“本产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字样,还应明示饲料名称、饲料成分分析保证值、原料组成、产品标准编号(国标或企标)、加入药物或添加剂的名称使用说明、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审查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的编号及质量认证(如 ISO9001、HACCP 或 ISO22000 产品认证)等信息。
注意饲料种类的选择:
全价配合饲料:营养全面,能满足鸡的各种营养需要,经济效益高,是理想的配合饲料,可由各种饲料原料加上预混料配制而成,也可由浓缩饲料稀释而成。
浓缩料:由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与添加剂预混料按规定要求混合而成,不能直接用于喂鸡,一般含蛋白质 30%以上,需与能量饲料按生产厂说明进行稀释,通常占全价配合饲料的 20%至 30%。
添加剂预混料:由各种营养性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加载体混合而成,是饲料半成品,添加量为全价饲料的 0.5%至 5%。
混合饲料:能基本满足鸡的营养需要,但营养不够全面,适合农村散养户搭配一定青绿饲料饲喂。
考虑饲料的物理形状:
粉料:生产设备及工艺较简单,品质稳定,饲喂方便。鸡可以吃到营养较完善的饲料,且所有鸡都能均匀采食,可加水调制成湿拌料(手握成团,松手即散)饲喂。但易引起挑食,使鸡营养不平衡,用链条输送时采食量少,还易飞扬散失造成浪费,运输中易产生分级现象。其细度应在 1 至 2.5 毫米,过细会导致鸡不易下咽,适口性变差。
颗粒料:适口性好,鸡采食多,可避免挑食,保证饲料全价性,采食干净不浪费,饲料报酬高,一般可比粉料增重 5%至 15%。制造过程中经过加压加温处理,破坏了部分有毒成分,起到杀虫、灭菌作用,饲料比较卫生,有利于淀粉的糊化,提高了利用率。但制作成本较高,加热加压时会使部分维生素和酶失去活性,宜酌情添加,且制粒增加了水分,不利于保存。饲喂颗粒料,鸡粪含水量增加,易发生啄癖,还可能因鸡采食量大、生长过快,而引发猝死症、腹水症等。
粒料:主要是未经过磨碎的整粒谷物,如玉米、稻谷或草籽等,容易饲喂,鸡喜食且消化慢,较耐饥,适于傍晚饲喂。缺点是营养不完善,单独饲喂鸡的生产性能不高,常与配合饲料配合使用。
碎裂料(粗屑料):是颗粒料经过粗磨或特制的碎料机加工而成,大小介于粉料和粒料之间,具有颗粒料的优点和缺点,成本较颗粒料稍高。
总之,在选购肉小鸡配合饲料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确保肉小鸡能够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健康成长。同时,要注意储存条件,保持饲料的新鲜和质量。如果对饲料的选择和使用有疑问,也可以咨询专业的兽医或养殖技术人员。